【MIE 隔离电源模块活动第一站】痛点讨论 | 你理想中的电源模块是怎样的?

对于电源模块有很深的体会,尤其是用在隔离通讯的隔离电源模块。

痛点:
输出电压波动大,也就是输出电压不稳定。有些隔离电源模块不带闭环反馈,空载和重载下输出电压不同
隔离电源模块尺寸太大,PCB的尺寸已经很有限,但是电源模块就占用了很多空间
隔离电源外部需要额外的LC滤波器设计才能保证EMI性能
电源模块量产后缺货,经过了设计、测试和认证的产品,因为隔离电源模块缺货,还得重新更改设计、测试和申请安规认证

理想的隔离电源模块:
输出电压稳定
产品质量可靠
电源模块尺寸小,最好是贴片封装
电源模块不需要额外的LC滤波器即可以保证EMI测试
供货稳定,购买方便
电源模块效率高

理想中的电源模块应当是:高效率发热少、宽输入电压范围、高精度、高稳定性、纹波少、体积小、高可靠性、低噪声与低电磁干扰(EMI)、环保与节能、易于安装与维护、广泛的输出配置

电源模块应用痛点
a. 电压输出不稳定、毛刺和纹波大。
b. 带负载能力差
c. 抗干扰性能差
d. 可靠性差,不能长时间可靠工作
e. 体积太大,太占用电路板的面积
f. 电磁兼容性差

理想的电源模块
a. 在各种温度、湿度和工作环境下,电压输出稳定并且纹波小
b. 效率高,带载能力强
c. 体积小,有多种封装可选择
d. 电磁兼容性测试没问题

说一下我经历的电源模块应用痛点和对理想电源模块的观点。
应用痛点:输入电压范围小,输出电压误差大;工作温度范围窄;尺寸太大;效率太低;EMI性能太差;最关键是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寿命太短
理想电源:宽电压输入,高精度电压输出;工作温度宽;封装尺寸小;电源效率高;EMI测试性能优越;使用寿命长,不会导致产品故障

当前电源模块的数据手册均非常完美,过压、过流、输出短路,输入防反…,很好的效率曲线、输入调整率、负载调整率。
实际上要么是理解问题,要么是技术问题,就是达不到指标。
理想的电源模块:
1.封装易更换,当前电源模块大都插装、无引脚方式,偶尔坏一个很难手工更换。无引脚焊盘在底部,插装通常在电源脚大规模覆铜或直接内电层,散热太快。
2.输出电压纹波小,数据手册给链接,外部电路增加纹波控制的理论指导。
3.工作模式稳定。有些电源模块为了达到效率指标,工作模式在轻重载时不同,问题是轻载时功率本来就很小,追求效率没什么意义吧。通过改变频率、间隔工作等方式,导致电路休眠时的超级轻载条件下,电源上有莫名其妙的瞬间毛刺,还是周期性,并且随增加的假负载变化频率和幅度。
4.保护电路可调,自带的保护参数要么不会触发、要么太大。

在电源模块的应用中,确实存在一些痛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涉及到性能、效率、可靠性、成本以及设计复杂性等方面。以下是针对这些痛点问题的详细分析及理想电源模块应具备的内容:
应用痛点

效率低下与能耗高:
    传统电源模块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可能存在较高的损耗,导致整体效率低下,能耗增加。
    解决方案:采用高效的开关电源技术,如高频PWM(脉冲宽度调制)技术,提高电源模块的转换效率,减少能耗。
散热问题:
    随着功率密度的提升,电源模块的散热问题日益突出,过高的温度会影响模块的稳定性和寿命。
    解决方案:优化电源模块的散热设计,采用先进的散热材料和技术,如热管散热、风扇散热或液冷散热等,确保模块在高温环境下仍能稳定工作。
设计复杂性与兼容性:
    不同系统对电源模块的需求各异,导致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电压范围、电流能力、接口标准等,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
    解决方案:设计具有高度兼容性和可配置性的电源模块,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系统需求,并简化设计流程。
智能化与可管理性不足:
    传统电源模块在智能化和可管理性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调整等功能。
    解决方案:集成智能监控和管理功能,如数字监控、上位机辅助调试等,实现对电源模块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成本与供应链风险:
    某些高性能电源模块的成本较高,且供应链可能存在风险,如依赖进口元器件等。
    解决方案:推动国产化进程,降低对进口元器件的依赖,同时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理想电源模块的内容

高效能:
    采用先进的开关电源技术,提高转换效率,降低能耗。
    支持宽电压输入范围,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高可靠性:
    集成多种保护功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等),确保模块在异常情况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
    采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和严格的生产工艺,提高模块的可靠性和寿命。
智能化与可管理性:
    集成智能监控和管理功能,支持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调整等功能。
    提供丰富的接口和协议支持,便于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和通信。
易设计与易维护:
    设计具有高度兼容性和可配置性的电源模块,简化设计流程。
    提供完善的文档和技术支持,便于用户进行维护和升级。
低成本与供应链安全:
    推动国产化进程,降低对进口元器件的依赖。
    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理想电源模块应具备高效能、高可靠性、智能化与可管理性、易设计与易维护以及低成本与供应链安全等特点。这些特点将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并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理想电源模块:首先應該是設計簡單,穩定可靠,電源是所有電子產品的心臟,動力來源,設計簡單可以方便硬件工程師開發設計,穩定可靠是產品性能的最强力保證。

5493是一款能量备份与管理产品。它结合了一个 DC/DC 变换器和一个支持超级电容充电及升压拓扑的双向 DC/DC 变换器。该器件能为功率计中的电力线载波 (PLC) 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可在突然停电时实现不间断供电。此外,MP5493 的双向变换器可实现更优能量传输,从而提供最具成本效益的储能解决方案。

电源模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功率密度与体积难以平衡、散热困难、转换效率与能耗有待提升、电磁兼容性与稳定性需加强、定制化需求与成本矛盾、测试与验证复杂等痛点问题

理想中的电源模块应当是集高效能、高可靠性、智能化、小型化、绿色环保以及易于集成与维护等多重优势于一身的解决方案。以下是我对理想电源模块的一些具体设想,以及当前电源模块应用中存在的一些痛点:

理想电源模块的特点:

  1. 高效率与低功耗:能够在宽输入电压范围内保持高效率,减少能源浪费,降低系统整体功耗,符合节能减排的全球趋势。
  2. 高可靠性:具备过压、过流、短路、过热等多重保护机制,确保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减少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3. 智能化管理:集成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和通信接口(如I2C、CAN、USB等),支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参数调整等功能,实现电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4. 小型化与轻量化:采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和材料科学,减小体积和重量,便于在有限空间内集成,适应现代电子设备小型化、便携化的需求。
  5. 绿色环保: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如RoHS、REACH等,无铅化设计,低电磁辐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 宽输入范围与高精度输出: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网标准,同时提供稳定、精确的电压和电流输出,满足精密仪器和设备的需求。
  7. 快速响应与动态调节:具备快速响应负载变化的能力,动态调整输出电压和电流,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电源模块应用痛点:

  1. 散热问题:高功率密度设计带来的散热挑战,长时间高负荷运行易导致温度升高,影响电源模块的稳定性和寿命。
  2. 电磁兼容性(EMC)问题: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电源模块可能受到干扰或产生干扰,影响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3. 成本问题: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电源模块往往成本较高,限制了在一些成本敏感型应用中的普及。
  4. 标准化与定制化之间的矛盾:市场需要标准化的电源模块以满足通用需求,但特定应用又常常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一大挑战。
  5. 维护与升级:传统电源模块在维护和升级时可能较为繁琐,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较长的停机时间。

综上所述,理想中的电源模块应致力于解决上述痛点,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优化,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应用价值。

我认为的电源模块最好有以下特点
1、精致、小巧(不牺牲新能的情况下),便与安装在面积、体积紧凑的地方
2、转化效率高,效率高不但环保、而且发热会少
3、如果需要散热的情况,能提供多接触面散热的选择,比如说有3个面都能散热,设计上一个面散热就能满足需求,这样我就可以选择散热面,不用去改动结构
4、提供配套的拓展功能底板,按照官方通讯协议即可调整电源的输出电流、电压等参数
5、良好的动态响应 与 纹波(电源最基本的要求)

站我的角度,我例出了以下的一些特点,首先说明什么我这样认为,因为我是一名硬件电子工程师,而且还是电源工程师,具体考虑点请看下面的举例:
1、如果我需要做电源模块,我首先考虑的是它的:
输入输出、功率:他的电压范围,宽输入电压范围,和稳定输出:无论负载如何变化,都能保持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稳定。
2、过流、过压、短路保护:内置完善的保护机制,防止因外部故障导致的损坏,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易用性与灵活性:模块化设计,便于安装、更换和维护,同时支持多种配置和扩展选项,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4、智能监控与远程管理:集成智能监控芯片,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用户实时了解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低能耗:通过提高转换效率和优化电路设计,降低电源模块的能耗。
6、环保和成本: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高品质元器件,减少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理想电源模块,作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其设计旨在提供稳定、高效、可靠且灵活的电力解决方案,以满足从简单电子器件到复杂系统集成的广泛需求。这一模块集成了多项关键技术与创新设计,不仅解决了电力转换、分配、保护及稳定性等基本问题,还进一步优化了能效、热管理、智能化控制等多个方面,为电子设备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高效能转换与调节
首先,理想电源模块通过采用先进的电源转换器技术(如高效率的DC-DC转换器和AC-DC转换器),实现了输入电压到输出电压的精确转换,无论是降压、升压还是双向转换,都能在保证转换效率的同时,减少能源损失。此外,结合精密的稳压机制,即使面对输入电压波动或负载快速变化的情况,也能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和精度,为负载设备提供稳定的电力环境。

全面的保护机制
针对电源系统中常见的过压、过流、过温等潜在危害,理想电源模块内置了多重保护电路。这些保护机制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因外部条件异常导致的设备损坏,还能在故障发生时迅速响应,切断或调整电源输出,保障系统安全。这种全面的保护设计,大大提高了电源模块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物联网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理想电源模块也融入了智能化元素。通过集成先进的控制电路,如基于PWM(脉冲宽度调制)的高效控制算法和闭环反馈系统,实现了对电源转换过程的精确控制和动态调整。同时,支持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和自动恢复等功能,使得电源模块的运维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

优化的热管理与散热设计
针对电源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问题,理想电源模块采用了高效的散热系统。通过精密的热设计,如大面积的散热片、高效能的风扇以及优化的风道布局,有效降低了模块内部的温度,提高了热传导和散热效率。这不仅延长了电源模块的使用寿命,还提升了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灵活的接口与扩展性
理想电源模块提供了多样化的接口和连接选项,如标准化的输入输出端子、灵活的信号传输线路以及可定制的接口协议等。这些设计使得电源模块能够轻松集成到各种电路和设备中,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同时,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也为未来的升级和扩展提供了便利。

2 个赞

理想中的电源模块是高性能、智能、可靠且环保的,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电力供应。

理想电源模块是电力电子领域中的核心组件,它集成了高度优化的设计元素与先进的技术特性,旨在提供稳定、高效、可靠的电能转换与分配解决方案。这类模块不仅涵盖了上述提及的关键内容,如电源转换器、滤波器、保护电路、稳压器、开关器件、控制电路、散热系统、接口连接、电感和电容器等,还通过创新设计解决了多个关键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理想电源模块的关键特性与解决的问题

高效能转换:传统电源模块在转换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能量损耗,影响系统整体效率,理想电源模块采用先进的电源转换技术(如同步整流、软开关技术等),显著降低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转换效率至90%以上,甚至接近95%,从而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热量产生。

高度稳定性与可靠性:电压波动、噪声干扰及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电源输出不稳定,影响设备性能。通过精密的滤波电路设计、高性能稳压器以及先进的反馈控制机制,理想电源模块能够有效抑制电压波动和噪声,确保输出电压的精确稳定。同时,集成的多重保护电路(OVP、OCP、OTP等)能在异常情况下迅速响应,保护电源模块及负载设备免受损害,提升系统整体可靠性。

智能化控制:传统电源管理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负载需求。集成先进的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理想电源模块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电源管理,包括动态调整输出电压、电流,以及根据负载情况优化工作模式等。此外,通过通信接口(如I2C、SPI、CAN等),可轻松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可维护性。

紧凑化与模块化设计:传统电源设计往往体积庞大,不利于系统集成与空间优化。采用高度集成的封装技术和模块化设计理念,理想电源模块能够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体积的小型化和轻量化。这不仅便于系统集成,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 个赞

理想电源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挑战和需求:
1、技术创新与持续迭代:
电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频PWM技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如SiC(碳化硅)和GaN(氮化镓)等新型功率半导体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电源模块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作为电源工程师,我们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技术动态,并积极引入新技术以提升产品性能。
2、散热设计的精细化:
散热设计不仅仅是采用先进的散热材料和技术,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精细化设计。例如,通过热仿真软件对电源模块进行热分析,优化内部布局和散热路径,以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此外,模块化设计也有助于散热,因为它可以将热量分散到多个模块中,降低单个模块的温升。
3、模块化与标准化:
高度兼容性和可配置性的电源模块设计是未来的趋势。通过模块化设计,我们可以将电源模块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如输入滤波、功率转换、输出滤波等,这些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替换,以满足不同系统的需求。同时,推动电源模块的标准化工作,可以降低设计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促进供应链的稳定。
4、智能化与数字化:
智能化和数字化是电源模块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集成智能监控和管理功能,我们可以实现对电源模块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自动调整等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此外,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优化控制策略,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5、成本与供应链管理的平衡:
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成本和供应链管理的平衡。建立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在我理想中的隔离电源模块至少应该具备
高效率:电源模块应该具有高转换效率,以减少能量损耗和热量产生;
高功率密度: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高的功率输出;
高可靠性:电源模块应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制造,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减少故障率。等等,这样的电源模块将能够满足广泛的工业、汽车、医疗和消费电子应用需求。

1 很多电源模块在由于自身问题,无法实现很好的低功耗效果
2 由于电源EMI问题,产品过认证会遇到很多问题,浪费大量时间进行整改
3 在有些空间有限的应用中,很难找到满足要求的小尺寸电源
4 由于效率不高,电源会产生大量热量,还要考虑散热问题
5 在功耗较大的场景下,很多电源效率不高,不能满足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