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DCDC常用拓扑Boost、Buck-Boost、Sepic区别对比

在Q1导通时,输出需要的能量都是靠输出电容维持的,维持时间就是Q1导通的时间,也就是D*Ts。D为占空比,与输入输出电压有关,Ts是开关周期,开关频率的倒数。

1 个赞

相对来说,要提升升压电路的效率比较难一些,硬开关的损耗主要是开关过程, 开关管工作于线性区的损耗, 而这部份损耗与频率成正比.要注意电路中的损耗。

Boost 升压,Buck-Boost 升降压,Sepic 输入电流连续且升降压。

boost升压电路可以提高电源的工作效率一般400V左右,boost需要一个很靠谱的管理芯片。

在需要升降压的场合,Buck-Boost和Sepic拓扑各有优劣。虽然Buck-Boost拓扑可以输出负压,适用于输出负载和系统不共地的场合,但其需要两个开关器件,成本相对较高。而Sepic拓扑虽然需要两个功率电感和一个隔直电容,占用板面积较大,但其灵活性更高,适用于多种复杂的电路需求。因此,在选择拓扑时,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权衡。

普通的两开关Buck-Boost电路输出为负,若需要输出正电压,需要四开关电路。SEPIC在需要输出输入极性相同的升降压场合,无需额外的反向电路,简化电路设计。经过输入电流连续SEPIC电路输出电压纹波相对较小。

兼顾BUCK-BOOST的时候,在电压突然下跌的时候从BUCK到BOOST的这个时间反应应该要怎么控制处理,在实际中这些影响会有哪些?比如造成的影响之类的。BUCK-BOOST的方案总体对成本上如何进行优化。

同时兼容两种架构,成本的优势如何?主要的技术难点在哪里?

电源设计的难点就在于其复杂的变换上,借助这个帖子,进一步熟悉一下buck boost电路,顺便了解了Sepic电路,多了储能电感和隔直电容,让电源设计更加多变。

BUCK和BOOST在平常电路设计中,十分的常见,楼主给出的公式推导和波形图可以很好的帮助新手理解这两种电路,sepic电路可以自动实现升压降压,在电池供电的场合中此功能非常的实用,但是只能应用在小功率中,大功率升降压还是只能依靠双开关或四开关电路来实现。

Sepic 用于小电流升降压还可以,更大电流需要桥式结构升降压吧?
而且那个电容很关键,内阻一定要够小,容量还不能太大。
半年前我根据网上的图纸设计了一个3.2----15V输入,输出9V0.1A的电源,
本是给万用表使用的,输入可以是1—3串的锂电池,也可以是6-12V的铅酸电池。
结果就是那电容损耗比较大,转换效率只有80%左右,最高83%。
各种电容比较下来,手头上只有CBB合适。
可能这也是这种结构电路应用不广的原因之一吧。

SEPIC拓扑因其升降压功能和输入电流连续特性,适用于输入电压波动大且对输入电流纹波要求高的场合,但结构复杂、效率较低、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