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楼主分享,对我这个第一次画PCB的人来说帮助太大了
感谢博主大大的分享,之前画DC-DC的电源模块,总是和datasheet的性能差的很大,原来布局有那么多的学问,学习了!
由于电感的存在,后半部分电路中不会存在一个较高的电流变化趋势,只有在两个开关管的部分会出现高电流转换速率 。高频区域布线要格外注意。
看了楼主的帖子, 内容非常丰富。需要长时间的消化一下。我有个疑问,如果自己的PCB设计的不规范(我已经看过上述的设计规则PCB布局)我该用什么仪器或者该怎么检测这个设计不规范对电路实际的影响呢?
一般无法通过仪器直接检测PCB layout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测试电路性能的时候表现出来,例如测试过程中发现SW波形不稳定/小信号测试结果差/莫名触发保护等问题,可以查一下是否是PCB环路layout或是一些器件摆放距离的问题。若是要确定这一设计不规范对于电路的实际影响,只能在原板上通过飞线/割板等方式优化走线后再去验证问题是否有改善。
所以还是需要根据经验多测试。
SW打孔,输入滤波电容最近,输入环路做到最小,但是SW面积必然会加大,共模辐射会大些,所以SW打孔不打孔要根据实际电路来折中。
我之前看过一个视频,大概讲了电感下面的顶层不要敷铜,电感下面的底层敷铜包裹,对辐射有抑制作用吗?
谢谢版主耐心的讲解,特别是最后一个表格很有用。现在大厂DC-DC的规格书在LAYOUT这方面一般都会有讲解与提到,工程师可以参考。目前我们在DC-DC PCB LAYOUT走线时,SW管脚有包地处理,不知道其他家有这样做吗,另外有个老问题,就是电感下方有没有必要禁空铺铜区?
可以参考这个视频:
关于 SW 点的处理,在实际设计中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像 SW 打孔虽能满足某些布线需求,但会增大面积导致共模辐射增加;不打孔又可能在其他方面存在隐患。有没有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案例分析
这类文章相当实用,若能针对具有普遍性的好/坏实践对比(位置/过孔/走线,,,),给出对比的波形和指标测试图,就更有帮助
在DCDC电源电路的PCB布局中,输入电容的放置位置极为关键。除了紧邻芯片的输入管脚以减少寄生电感外,还应考虑电容的自身特性,如ESR(等效串联电阻)和ESL(等效串联电感),选择低ESR和低ESL的电容能更有效地滤除噪声,提升电路稳定性。此外,电容的布局应避免形成环路天线,减少电磁辐射。
感谢楼主分享,对画PCB的人来说帮助很大,多人交流,才能让芯片跑得顺畅!
感谢博主的分享,关于PCB设计这块,确实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良好的PCB布局能提升DCDC电源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效率,设计时需综合考虑噪声、热管理、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和元件放置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