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 EMI 知识充电节】赚积分赢好礼

EMI危害还是非常大的,强烈的电磁干扰可能使灵敏的电子设备因过载而损坏,一般硅晶体管发射极与基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为2~5V很易损坏,而且其反向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电磁干扰引起的尖峰电压能使发射结和集电结中某点杂质浓度增加,导致晶体管击穿或内部短路。电源电路中,由于MOS功率开关的存在,会引发较强的电磁干扰,电源设计中如何降低EMI,如何屏蔽EM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EMI我们这边也没啥好办法,无非就是走线布局注意一下,多添加些保护性的元器件。

EMI电路设计过程是否可以有固定模式,条件改变只需要调整其中一个参数就可以

个人觉得EMI实质就是电与磁的问题,具体估现在元器件的布局上。

EMI 的处理:噪声、共摸干扰、差模干扰
通过打静电、电磁兼容试验,找到根源,各种飞线应对,再画板,感觉抽象的很复杂

源头要处理好,各模块之间做好屏蔽

EMI是电路设计的强制性要求,尤其在电源设计中,更是非常具有难度的。
很多时候是EMI设计需要和性能相均衡选择,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需要全局的视角总体判断。
如在DCDC转换的频率选择就非常典型,保证转换效率高,谐波系数小,那么就需要提高功率电子元件的开关频率。但是高的开关频率,会直接提高电磁波对外辐射的功率强度,很容易导致EMI超标。
选择优质的产品,往往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反复的均衡,官方的参数就已经提供了一个相对最优的指标,可以完美避坑。

工业环境使用磁环、滤波器等对降低变频器的干扰还是非常有效的。

电磁干扰EMI问题在石油测井尤其在随钻测井领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比如说随钻测井仪器工作时,其周围的电磁环境非常复杂,在前端获得有用的信号就很难,要排除给仪器供电的发电机带来的电磁干扰还要排除地磁等环境因素,之后获得信号经过处理后的数据往地面传输也面临着复杂的干扰破坏。所以解决EMI问题是极为关键的

EMI对我们视频信号HDMI2.0的影响很大,经常因为EMI导致兼容性不好

现在电路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对EMI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作为硬件工程师这些知识太难得了,尤其是想要进阶的话,几乎是必须了解掌握的

1.高速PCB走线还要注意功率电感下面不要走高速数据线,时钟线。音频信号也要远离。
2.除了原件的选型,布局走线外,可以把电源完整性设计加入进去更好的掌握这一块。
3.仅仅针对电源说电源应用场景还不够大,应该结合典型行业针对性说几个案例。比如医疗行业的EMC,汽车电子方面的,军工方面的案例结合一些高速PCB方面会更好。毕竟任何一个系统电源仅仅是一个模块儿而已。

电源完整性(PI) 检查从源到目的地是否满足所需的电压和电流。如今, 电源完整性在新电子产品的成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看了视频,发现讲得很基础和理解,认为EMC的关键还是在于合理的走线和线路板的排布。

随着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EMI/EMC越来越成为产品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的时候甚至感觉EMI/EMC有点玄学的味道。但如果深入系统地学习了EMI/EMC的知识,就会发现一切有迹可寻。

我们不是是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中,我们的电子系统和设备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了解电子设备如何受到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或防止它的影响,以及制定指南来规范 EMI 和 EMC的 限值。

EMI干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1.人造EMI:这种类型的EMI通常来自其他电子电路,尽管某些EMI可能是由于大 电流 的切换等引起的。 2.自然发生的EMI: 这种类型的EMI可能来自许多来源 - 宇宙噪声以及闪电和其他大气类型的噪声都有所贡献。

EMI主要来自不连续的输入电流、开关节点上的快速压摆率以及由电源环路中寄生电感引起的开关边沿额外振铃。

有幸学习了 “反激变换器变压器 EMI 设计的通用方法”,满满的技术分享,受益匪浅。如何在设计层面减少干扰,提升性能,合理的设计对于EMI设计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