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245这个芯片如果不用I2C配置的情况下,电流输出是多少?

MP4245如果不用I2C配置,那么默认电流输出是3A吗,硬件上是否可以调整电流输出呢?
另外MP4245GVE-0001和MP4245GVE-0000的区别是在哪里,我看了手册好像是关于内部配置上存在差异,那么具体差异是什么呢?
希望有人能帮忙解答一下,非常感谢!

您好,MP4245硬件上调整输出平均电流限可已通过修改采样电阻阻值实现。芯片四位数字尾缀代表了默认寄存器配置,这个是芯片出厂前烧录进去的。通过对比datasheet中DEFAULT MTP REGISTER VALUES,可以发现0000上电默认是不输出的,并且开启了线缆补偿,MFR_CURRENT_LIMIT 均为3.6A。如不使用I2C,可以选择MP4245GVE-0001

您好,MP4245硬件上调整输出平均电流限可已通过修改采样电阻阻值实现,这句话当中的采样电阻是RSENS吗?我这边在手册里没找到关于采样电阻限流的公式,能帮忙标注出来吗?

还有就是默认的MFR_CURRENT_LIMIT 为3.6A,那么修改采样电阻的阻值能增大电流吗,还是说增大电流必须通过I2C才可以呢?

Datasheet中ISENS OC threshold标注了默认3.6A电流限对应的阈值电压,显然:0.072V/0.02Ω=3.6A,修改采样电阻阻值可以实现修改输出平均电流限

输出电流是RSENS和I2C配置共同决定的吗?因为我看见参考电路中直接将ISENS+和ISENS-直接接地了,但底下说明有switching current limit。

那么如果我不使用I2C,选择MP4245GVE-0001,那么最大电流是不是就是3.6A?
还是说我可以让ISENS+和ISENS-不接地,用RSENS=12mΩ,0.072/0.012=6A,让最大电流到6A。

您好,

  1. Rsens和寄存器配置共同决定了输出平均电流限

  2. Rsens这个采样电阻是放在输出地和板级地之间的,可以参考手册中其他另一个应用原理图,也可以参考 EV4245-VE-00A的原理图:

  3. 让ISENS+和ISENS-不接地,用RSENS=12mΩ,0.072/0.012=6A,让最大电流到6A这个描述是对的,两个引脚都接地的情况下,不存在输出平均电流限,但是芯片内部阈值比较高的开关电流限还是可以发挥作用的

Rsens和寄存器配置共同决定了输出平均电流限,那如果我不使用I2C,那么寄存器在默认配置的情况下,电流是不是由Rsens单独决定了,就像我上面说的用RSENS=12mΩ,让电流到6A

您好,寄存器改变的是72mV这个阈值电压,不使用I2C时,这个值保持默认值不变,电流限由外部采样电阻决定


请问Rsense电阻和负载是怎么接的,如何使Rsense反应负载电流呢

您好,

GND为板级地,GND2为负载地,负载和输出大电解电容都需要接在GND2,这一点在EVB的原理图上有反映。也就是您发的图里中间那种连接方式,不过为了减小干扰,一般在板级地GND也会放置一个小容量的陶瓷电容,也就是第三种连接方式里的那个电容也需要加上,但是容量不要太大

谢谢!

如果按图b的方式连接电流感应电阻,那感应电阻上的电流等于电容上的电流:heavy_plus_sign:负载电流,这感应电压怎么能正确反映负载电流的大小呢?

您好,这种接法相当于采的电感电流,电流波形是带有纹波的,但是其有效值等于负载电流,IC内部也会对采样做滤波

电感电流不等于负载电流,输出电流通过内部电压阈值除以外部感应阻值得到的设定对吗

您好,我上面的说法应该纠正一下,电感电流有效值等于负载电流这个描述,仅适用于电路处于降压工作状态时。回到您的问题,这个电阻流经电流的有效值始终等于负载电流,对于采样电阻电压阈值对应的电流阈值,也是指的电流有效值

1 个赞

以boost为例,电感电流仅在toff期间给输出电容和负载供电,此时的电感电流大于负载电流。在ton期间,电感电流不向输出电容和负载供电,此时电容给负载供电,感应电阻上无电流。在输出和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输入电压不同,输入电流也不同,那电感电流也不同,仅仅用内部感应阈值电压除以外部感应电阻得到的只是电感电流在toff期间的值,又怎么代表负载电流呢?

您好,

  1. boost工作状态下,toff期间电感不仅需要向负载提供能量,还需要补充ton期间输出电容向负载提供能量所损失的部分
  2. 采样电阻电压阈值指的就是外部采样电阻上的,对于恒流和短路保护来说,这里都是指的电流有效值对应的采样电阻电压有效值
  3. 对于三种工作状态,电容都只是相当于并联在负载上,理想电容本身并不消耗能量,负载电流有效值只由负载电阻决定

谢谢!

mp4245rsenseboxing
以boost为例,感应电阻上的电流Isense是脉动形式的,虽然它的有效值和平均值与负载电流相等,但是其瞬时值和负载电流相差巨大。芯片是如何将脉动形式的感应电流和平稳的负载电流准确地联系在一起呢?这还是在boost模式下,假如工作在buck-boost模式下,由于添加了特殊的半个周期的AD阶段,Isense的波形将更加复杂,感应电流和平稳的负载电流之间的准确联系将更加复杂。

您好,
这个外部电流采样并不是峰值电流控制或者开关电流限的一部分,并不需要逐周期采样。对于平均电流限来说,只要电流采样放大器的带宽足够,并且采样在开关前后添加消隐时间,对放大器的输出进行低通滤波,其结果就是有效值,只是会略微增加延迟。对于峰值电流控制和开关电流限,内部还有单独的电流采样

1 个赞

大概了解了,那为何不把采样电阻串联在负载上,岂不是更简单?

您好,
采样直接放在负载端也是可以的。这个位置虽然是采样的平均值,但是大电容放在负载端响应速度会更好一点

1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