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的创新方面,我并没有太多的贡献。但作为一个模拟设计师,在我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仍得益于EDA,所以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些观点。
在DC/DC 电源变换器以及定制和标准模拟 IC 产品设计方面浸淫超过25年,我看到了 EDA 工具集在这些年的一些变革。而在多家公司的工作经验(目前在MPS)也让我看到了EDA设计方法的多样性。
在我看来,EDA 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它不断提升的设计执行速度,以及设计人员对最终芯片取得成功的高度信心。仿真引擎、数据可视化以及寄生元件的布局后提取…EDA不断地改进,但似乎总会有下一次升级。我想起一句话:“所有东西都在数字化,但世界仍是模拟的。”这里的 “模拟 ”指的是工程师,因此或许可以说,推动 EDA 持续发展的正是工程师本身。
电路复用是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个主题。甚至在我加入MPS前的面试中,我都被问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模拟设计社区中的工程师很难去复用IP 块?我措手不及,不知该如何解释什么阻碍了复用;也犹豫着是否该给面试官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我对公司的内部 IP 跟踪系统一无所知。在了解 MPS 的设计流程和传统电路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每个经验丰富的设计工程师都有自己偏好的带隙电路设计方法,有些人可能倾向用MOSFET,而少数人则喜欢用双极型晶体管。但我得出的结论更为根本,那些长期困扰工程师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文档不充分导致对功能的理解不清晰,以及设计层次结构不够理想。天哪,这听起来确实像软件工程中会遇到的情况。
话虽如此,EDA 能否在模拟领域帮助促进设计块的适当复用,能否改善工程师在项目中的互动方式,从而更快地完成设计?也许答案是肯定的,但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讨论EDA工具如何在设计复用方面为我提供帮助:
希望这篇关于 EDA 工具的简短论述是有意义的,并能引发讨论。总而言之,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面临许多选择。在有据可查、建模良好、简洁清晰的透明设计与相对缺乏这些特性的设计之间,他们会保守选择能够理解的安全设计。如果找不到本意透明的已有设计,不如完全重新来过。以上就是我对模拟电路复用问题的长篇回答。